close

這一天剛上完夜班,就被神秘人挾持去台中及鹿港@@
在鹿港老街中有很多值得大家仔細看的地方,這一次也特別把照片貼出來分享給大家
這是在路邊做手工藝攤位的~,在老街有很多這種小攤位,做出來的東西都很不錯很有創意

RIMG0130

老街真的好大喔,我建議大家可以週休二日的時候來這裡二天一夜~
因為我和神秘人來的時候看到老街心想沒什麼吧~結果我居然逛到鐵腿!不過這和我上完夜班直接被挾持來有絕對的關係!
這老街我們當天是有走完但不是假日,所以可能有很多店是沒有開的!不過如果是假日的話這裡人可能會很擠~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根據神秘人的說法在正楷字旁的是滿文,可惜台灣人不太有愛護古績的精神!所以在這[廟前的招牌]就圍起了鐵錬
有時候看到一些遊客和景物在照相的時候腳都會踩到景物上,我覺得這是很不該的
大家在出遊的時候應該要注意維護景觀的原貌!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是一樣的!如果有小孩的家長也應該要教導小朋友~
我想如果沒有圍那圈鐵錬的話可能有很多人會騎在那個玄武(那個神獸應該是玄武吧!)上然後拍照

鹿港新祖宮前的『文武官員至此下馬』碑 由來

在橋山頂上距離黃帝陵200米遠的路旁,立著一座長形石碑。上面寫有“文武官員至此下馬”八個字。封建社會不論大小文武官員,到此必須下馬。這一規定體現了後輩對祖先的崇敬。到了現代,人們都以車代馬,但所有大小車輛,到此仍主動停車,人們都下車後步行到黃帝陵祭奠瞻仰。

有個史知府的兒子,名叫史可霍,他不務正業,經常騎馬射箭,偷雞摸狗,調戲民女,民憤極大,因此,眾人給他起了個外號叫“死可惡”。有一年,“死可惡”帶 著一群惡奴來到橋山打獵,一群梅花鹿逃奔到橋山頂上的柏樹林時,躲藏起來。“死可惡”領著惡奴們追進橋山柏樹林,用箭亂射。“死可惡”單人匹馬衝進了陵園 區。看守陵園的姬老童,雖然已經年過六旬,卻童顏鶴發,功夫超人。他一見有人騎馬闖進陵園,大喝一聲:“哪狂徒如此無禮,竟敢在黃帝陵園捕殺鹿群!”說 著,一個箭步向前,抓住馬的韁繩。“死可惡”一看是個老頭,在馬上冷笑一聲說:“老爺我名叫史可霍,史知府就是我的父親,我就要在這裡射鹿打獵,看誰敢 管!”一句話惹惱了姬老童,他一拳就將“死可惡”打下馬來。“死可惡”從地上爬起來,撲向姬老童。姬老童將左腿輕輕一掃,“死可惡”又跌了個“豬啃地”, 把兩顆門牙全碰掉了。姬老童又踢了兩腳,把“死可惡”踢得連哭帶叫,跪在地上不斷求饒”。“死可惡”連忙爬起,牽馬下山。隨行惡奴們也都灰溜溜地跟著走了。

再說,史知府聽說兒子史可霍被打,還碰掉了兩顆門牙,哪罷休,他立即寫信要求中部縣令嚴加懲辦姬老童。中部縣令名叫包步平,秀才出身,很有學問,因他剛直不阿,清廉公正,被人稱作“包不平”。他看史知府的信後,冷笑一聲,提筆寫道 :

黃帝功德厚,子孫豈敢忘。
縱子作惡端,騎馬闖陵園。
祖先未降罪,史府欺縣官。
軒轅英靈在,吾來把案斷。

包步平沒有屈服於史知府的壓力,連夜給泰定帝寫一份奏章,連同史知府寫給他的信件,一併呈報聖上,泰定帝一看他的奏章,十分生氣,立即降旨將史知府革職, 命包步平嚴辦史可霍,並賜給中部縣令三種特權:一、對破壞黃帝陵園的林木、建築等的一切歹徙,查明事實後不必上報,縣令有權就地正法,二、如有緊急公事, 縣令可越級直接上書皇帝;三、凡巡撫以下官員前來祭黃陵,縣令不再出城迎送。

泰定帝怕他的聖旨執行不力,又於泰定二年,親自頒發了保護黃帝陵、廟的法令,其中規定:“不畏公法之人,又有玩徒之輩,潑皮歹人。損壞樹林建築,如有違犯之人,許諸人捉拿到官,痛行斷罪……”這座石碑至今還保存在軒轅廟碑林裏。
到了明太祖洪武年間,皇帝朱元璋沿用元朝泰定帝規定:把中部縣令由七品官升至五品官,以便處理一些來不及上報的案件。此外,又在橋山頂上專門立了“文武官員至此下馬”的石碑,以便提醒前來謁陵拜祖的人,在祖先陵前一定要莊重嚴肅。


RIMG0081

看到這老街招牌感覺真是不錯,以船帆為主軸做出不同於一般看板的方式!放在老街的入口非常醒目~
藍色的招牌和老街紅色來做對比真是強烈~不過可惜了有一大堆的電線,應該要電線地下化!這樣或許會更棒~

RIMG0196

在老街裡面的住家好像門牌都會換成不一樣的!我想~這個門牌鎮公所應該有補助更換吧!
真的是很特別,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長方形的門牌!感覺比較穩重一點,什麼時候也補助一下我家換個門牌

RIMG0072

鹿港老街給我一個很特別的印象~門聯! 沒錯就是門聯,通常每戶門前不一定會有門聯,但是在老街幾乎每戶門前都會有
而且每一家的門聯都不一樣,有富貴吉祥、風和日麗、吉祥如意等等。

維基百科 中有關門聯的介紹

門聯,又稱門貼門對門對子,是對聯的一種,和位於楹柱上的楹聯不同。
門聯位於屋門或院門上,由篆刻或書寫而成。和春聯不同,門聯並不只用於春節迎春,因此在內容上有所區別。
門聯起源於桃符,在桃木板上畫門神或寫門神的名字,貼在大門兩側,用以辟邪。後來桃符演變為了門聯。
北京四合院中,門聯內容多為「忠厚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」之類,[1] 多見於如意門小門樓上,而廣亮大門金柱大門一般無門聯。[2]

RIMG0199

鹿港老街的建築是以紅磚建成較多~鹿港位於台灣西部海岸中央,是南北船隻往來的中繼站。東接秀水,西濱台灣海峽,南以鹿港溪與福興為界,北以番雅溝與線西、和美為鄰,距離海岸線2公里。當地 夏季炎熱多雷雨,農曆9月下旬至隔年3月屬乾旱時節,會刮起強勁的東北季風,當地人稱為「九降風」。每當季風一起,全鎮便罩在砂塵中,自古以來便對居民生 活與市街形態影響甚大。因其鄰近大陸,海運便捷;更擁有穀倉之稱的腹地──彰化平原,不僅供應本島所需,尚可補充大陸米糧之不足,加上「港闊水深」 的天然條件,使鹿港成為全台物資集散地,進而繁榮。

  鹿港原是平埔巴布薩族「瑪芝遴社」的聚落所在,原名鹿仔港街,其得名來源有四說:

  1. 平埔族Rokau-an─語音轉譯閩南語。
  2. 港灣形似鹿角。
  3. 早期曾為鹿群聚集之處。
  4. 古為米糧集散處而設倉廒,廩之方音曰鹿。

  到了明末,漢人移民開墾,從事農耕及漁撈,並且各自興建了供奉信仰的廟宇,例如興安宮(興化人)、南靖宮(漳州人)、三山國王廟(粵東客家人)等,其中來自泉州的移民最多,造成了鹿港人口百分之八十為泉州籍,堪稱本島最具「泉州風」的城市。

   清雍正9年(l731),鹿港正式開放島內貿易,逐漸成為中部米穀集散中心。乾隆49年(1784),清廷核准鹿港與泉州的蚶江口對渡,從此商船雲集, 而鹿港長三里許的大街上行郊林立,商家櫛比,百貨充盈,民生殷富。乾隆50年至道光末年之間,是鹿港的全盛時期,與當今的台南、萬華並譽為台灣對外三大門 戶,有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」之說,小鎮的輝煌史頁就此展開。

   彰化平原是由大肚溪及濁水溪沖積而成,河川的沖積作用持續進行著;而台灣島受地殼變動影響,西部地區每年都會略為增高;加以鹿港溪上游濁水溪改道,這些 因素導致鹿港的外海及鹿港溪嚴重淤沙,街鎮中心距海岸越來越遠。清末日治初期,濁水溪氾濫,港囗壅塞,鹿港漸走下坡。雖然不如往日繁榮,但日本政府仍指定 為特別輸出入港,准與外國通商,與大陸的貿易往來更是興盛。據說當時鹿港有10萬人口,港口每天有百艘帆船進出,最大的級數可達500公噸,「鹿港飛帆」 成為出名的盛景。

鹿港除了中山路上的「大街」,還有埔頭、瑤林、大有這三條「古市街」。這些鹿港早期的核心區域,紅色地磚路寬3、4公尺,兩旁緊 密相接的傳統老店舖,幸運的避開了拓寬改建的命運,曲折的路線更展現了先人的智慧,著名的「九曲巷」便是其一。鹿港,不僅有繁榮的商機與令人嘆為觀止的古 蹟,其港口和市街的結構,更保有大陸泉州的風味,為其贏得「繁華猶似小泉州」的美稱。

RIMG0191

『潯海衍派』樓高四層氣勢非凡,在狹窄彎曲的老街中,立面線條筆直對稱,呈現幾何美感,深褐色油漆表現出穩重。
山牆沒有華麗的飛簷&繁複的柱飾,走的是”極簡風”。
滿清中葉台灣發展情形為一府二鹿三艋舺,鹿港有一句俗語「鹿港施一半」,可見姓施的於鹿港的勢力與財力有多大。
施與粘姓同於泉州府晉江縣移居鹿港,施姓堂號「錢江衍派」。
為懷念原鄉錢江,粘姓原鄉為潯江,但為了比錢江的江大,因而用「海」取「潯海衍派」為堂號

RIMG0182

多麼古色古香的建築,雖然沒有什麼現代的科技,以前的人還不是過的很好!開始懷念起以前的生活~
感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單純,家家戶戶之間都過著和樂的日子~巷頭的人發生什麼事巷尾的人都會來關心~

RIMG0179

老街中的攤販賣的是古早味甜點,平時沒什麼客人的時候都在聊天打發時間

RIMG0119

在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旁邊就是這間陶藝小屋!裡面有很多陶藝品~雖然我們沒有進去!
店門口還有賣一種減肥碗,就是比普通的碗深度少一半而已!飯自然就沒辦法裝的太多,自然而然吃的就少~當然能減肥!
後來仔細回想起來那陶使用的也少,可以多做幾個~而且賣的也沒有比較便宜@@根本就是變相的偷工減料@@

RIMG0086

個人超喜歡這孔明扇的,有很多種顏色!要不是社會經濟日漸蕭條,我就給他買一把回家!再一次恨自已無法振興台灣經濟
飊車神秘人拿了一把好可愛的小扇,本來要幫他拍一張的,可是他怕我把他拍的太可愛了因此拒絕入鏡~
一路上有些店家還會表示沒有購買不能拍照,這店家真是不錯!記得我去一間賣鐘的才拍了一張,他就指著牆說不提供攝像~
其實是我沒有看到,如果我有看到的話當然不會這麼白目~不過大哥~你也結一下善緣嘛~生意自然興隆!

RIMG0062

石敢當,又稱泰山石敢當,是立於街巷之中,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沖處被稱為凶位的牆上,用於辟邪的石碑。 石碑上刻有「石敢當」,或「泰山石敢當」的字,在碑額上還有獅首、虎首等淺浮雕。

「石敢當」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《急就章》:「師猛虎,石敢當,所不侵,龍未央」。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》中記載「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沖,則立一小石將軍,或植一小石碑,鐫其上曰石敢當,以厭禳之」

石敢當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樣式,有淺浮雕的,有圓雕的,有的刻有八卦圖案;有的什麼裝飾也沒有,只刻有「石敢當」或「泰山石敢當」。

石敢當的功效從最初的壓不祥,辟邪發展到驅風、防水,辟邪,止煞、消災等多種功效。宋代出土的唐大曆五年(770年)的石敢當上刻有「石敢當,鎮百鬼,壓災殃,官吏福,百姓康,風教盛,禮樂昌。」文字,可以看出當時石敢當的作用。

石敢當的傳說很多,其中一則傳說為:皇帝與蚩尤之戰, 因為蚩尤非常厲害,所向披靡,因而狂妄自大、目中無人,有一天,登上泰山高呼「天下誰敢當」,女媧娘娘認為他很傲漫無禮,於是想要懲處他,乃投下練石一 粒,上面刻上刻「泰山石敢當」五字,蚩尤用盡全力卻不能損壞它因而嚇跑,此後黃帝到處設置「泰山石敢當」於天下,蚩尤一見石敢當,嚇得四處逃竄,最後被黃 帝大敗於涿鹿。

RIMG0079

在天后宮的香客大樓門前留下一影,隨後被叫去拍阿罵剝蚵仔

RIMG0040

天后宮香客大樓前的紙風車,不過看起來很雜亂~
我想如果是晚上的話應該會更好看一點!因為風車上面好像有燈泡

RIMG0037

以前的門都是木頭的,有時候用久了開開關關都會有怪聲音
想起在當兵的時候軍樂隊也是要年終大檢的,當時由於已經是老鳥了,所以自然就分配東西給學弟做
那時候班長教我換木製紗窗的網子,然後我再教學弟~說實在的~真的是算很輕鬆的工作,不然有些人還要去做油漆的工作
不過比較辛苦的是要爬到窗外~通常我是掃掃東西然後看學弟做的怎麼樣!學弟們比較辛苦!呵~

RIMG0077

鹿港天后宮前有一大堆的燈籠,然後要去的路上也有一大堆!感覺上在鹿港做燈籠應該是餓不死~

RIMG0210

鹿港老街的路燈也很特別喔!這個造型挺合我意~

RIMG0069

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小地方都值得我們好好觀察~不是嗎?

RIMG006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ochei 的頭像
    yochei

    生活就該輕輕鬆鬆 Life isn't all fun?

    yoch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